林业动态
阅读提示:樊志民介绍了秦岭南麓秦巴山区地理上的 “不南不北、不东不西”、文化上的“不秦不楚、不豫不蜀”、产业上的农产林产并存、终南隐士文化等文化。以下是作者关于秦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具体内容,以飨读者。
樊志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农史专家。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农业农村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央电视台开讲嘉宾。以西北与秦汉农业史见长,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图文版中国农业通史》,出版《秦农业历史研究》、《问稼秆农史文集》等多部农史专著。 做好生态卫士 守护祖脉秦岭 专家谈|樊志民:秦岭文化传承与发展 陕西文化不单是陕西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讲过,陕西是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最近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了这些认识,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已经大致可以确定下来了。 秦岭的独特文化 秦岭,是“联结南北、沟通东西”的过渡交流区,具有浓郁的文化杂陈与并存色彩,农产林产并存。社会结构的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的矛盾、冲突与共生,是认识与研究陕南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终南隐士文化。美国学者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让人们了解到在终南山中尚有五千多位修行的隐士。隐士即隐居之士,这些人不求仕名、不和世俗、逃离是非、归老山林,他们或等待重建功业或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搭伙共耕与老林开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秦岭山中有火地塘林场,何以以此命名?据推测,火地塘或为伙地塘之误。“搭伙共耕”是中国农村常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他们共同占有土地,劳力、牲畜、农具搭伙使用,产品按投劳、投资比例分配。等到逐渐适应和熟悉了环境、各自有了若干积累以后,这种“伙种”的形式便趋于解体,但是“伙地”之名却留下来了。伙地塘,或是南山老林开发历史的地名见证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
- 2020-05-18聚智商策同心协契 守护祖脉秦岭靶向发
- 2020-05-18《秦岭生态保护共识》
- 2020-05-18专家谈|党双忍:奋力谱写秦岭生态保护
- 2020-05-18专家谈|王放:“独一无二”秦岭野生动
- 2020-05-18专家谈|褚卫东:国家公园顶层设计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