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阳市在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建设上,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宣传氛围营造、监测保护、恢复资源等入手,多举措提升湿地公园保护能力和水平。 强宣传,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咸阳市通过国际湿地保护日、科技之春、冬候鸟迁徙期监测、市民抢救保护湿地动物等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市林业局和各县市区印发各种湿地宣传资料10多种5万多份,在广场、路口和湿地公园等地进行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湿地、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强监测,全力保护好湿地鸟类。湿地鸟类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重点和亮点。对此,我市建立了鸟类及其栖息环境的监测保护长效机制,坚持常态化保护和管理,全天候对湿地公园内鸟类种群数量、疫源疫病进行监测。同时,实行鸟类迁徙关键时期、重点栖息地保护管理,每年秋冬季,秦都、渭城、彬州、泾阳、兴平和武功对湿地公园内发现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珍稀鸟类大鸨、黑鹳、鸳鸯、大天鹅、白琵鹭等进行重点保护。如今,珍稀鸟类和数量众多的豆雁、鸬鹚、赤麻鸭等鸟类,成为湿地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强修复,从严保护湿地资源。咸阳市在湿地公园重点加强了封育保护和人工修复。在渭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突出了滨河湿地生态恢复、渭柳湿地保护和湿地鸟岛建设。彬州市在泾河综合治理中,对芦苇、菖蒲、蓬蒿和柳树、柽柳等植物进行了恢复和保护,同时将人工湿地恢复与自然封育保护相结合,使太峪河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了丝路驿站的亮点。旬邑创新保护管理方式,将湿地公园建设作为红色马栏教育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把湿地恢复、森林保护的科普宣教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使红色传统教育和湿地、森林、生态科普体验互为一体,开创了湿地保护新格局。兴平、武功和淳化等地调整产业结构,依托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打造的毗林地区万亩人工清水莲菜,成为了农民增收和湿地保护恢复亮点之一。(来源:咸阳市林业局 编辑:杜磊 边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