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动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意味着我国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2017年起,多地陆续启动林长制改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强大合力,释放出良好的治理效能。请看一组来自林长制试点先行地区的见闻。
重庆市渝北区 昔日采石场变为城市“后花园” 带上手机和记录本,穿上护林员制服……1月18日,家住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铜锣山的护林员黄伟,一大早就来到自己的林地责任区,查看冬季林木养护情况,防止火种进山和乱砍滥伐。 深冬的山林间,草木早已枯黄凋落。黄伟踩着落叶,边走边对记者说:“别看现在光秃秃的,开春以后满山都是绿色。每年夏天,游客们喜欢来这里避暑。” 然而,作为曾经的建材供应基地,几年前的铜锣山采石场遍布,周边植被和水系遭到破坏,一阵风吹过,扬起大片浮尘,给整座山头蒙上一层灰土。随着矿山被挖空,采石场逐渐关停,只留下一个个裸露的矿坑。 2014年,渝北区开始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索。2019年7月,为加强山林资源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庆市将林长制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14个区县,渝北区便是其中之一。 据区林业局副局长高兴中介绍,2020年,渝北区构建起区、镇(街)、村(居)三级组织体系,区委书记和区长任总林长,领导统筹全区林长制推行工作。镇(街)级林长由镇街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辖区内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村级林长和副林长则分别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担任,也是当地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石船镇镇长邓天才说:“通俗点比喻,实施林长制,就是领导干部包山头。”2020年,石船镇将全镇的林地划分为若干网格,与20余名护林员一一对应。作为镇级林长,邓天才主要负责全镇监管员、护林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制止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各类破坏山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自林长制实施以来,渝北区按照“山为筋骨、水为血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布局思路,通过治山理水、保田护林、整治村貌等措施,因地制宜部署实施环山公路沿线国土绿化、景观步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 其中,变化最大的当属铜锣山。山腰开展废弃矿山及影响区恢复治理、矿坑水体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查评价;山脚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如今,铜锣山示范区自然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铜锣山矿山公园建设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景观步道、景观平台、道路铺设、导视系统等配套设施即将竣工,预计不久将面向市民开放。 “采石场刚关闭那会儿,村民们都出去打工了。听说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矿山变成了公园,大家又都回来了。我相信,未来家乡的山林会越来越美。”邓天才说。(赵晓菡、本报特约记者 左庆莹)
安徽省旌德县 林草资源保护用上“智能大脑” 临近中午,安徽省旌德县孙村镇生态护林员汪钰棠,已经绕着他所负责的山林巡查了3个多小时。随身携带的护林员巡护终端,可以实时记录他的定位、巡查路线和巡护公里数,还可以与其他护林员对讲通话。 在森林防火的关键期,王福添每天都要定时定点“打卡”,一旦发现火情、病虫害、乱砍滥伐等情况,便通过终端拍摄照片上传,及时汇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上级林长通过电脑登录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就可以在线处理、及时上报。 201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通过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全面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县级林长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县域,旌德县97.7万亩林地,共设立8名县级林长,40名镇级林长、200名村(社区)级林长,实现网格化管理,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森林资源底数不明确、实时监管难落实等问题,也对精细化管理提出挑战。 2018年10月,旌德县林业局联合地方某科技公司研发出首个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感知、生态资源监测、“互联网+”云平台、业务可视化等方式构建出“1+6”信息平台,推进林业资源管理的“智慧升级”。 在电脑上打开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在林长综合信息平台总模块下,共设置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服务、生态护林员、森林应急减灾和公众信息服务6项内容。点开生态护林员模块,一张卫星航拍图上清晰显示着当天每位护林员的实时位置、联系方式和巡查路线及里程。 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平台搭建过程中,如何将森林资源本底、年度变化消长等大量数据收集建模,是最大的难题。为此,林业局和地方公司历时3个月,收集整理海量数据,完成可视化展示,最终实现林长制动态管理责任“一张图”。“通过这小小一张图,就可以对每名林长及其责任片区进行统一考核管理。” 信息平台搭建完成,并非一劳永逸。森林资源每日都在发生变化,管理措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平台怎样才能及时掌握数据变化动态?2019年初,县林业局为每名生态护林员配发巡护终端,并与科技公司合作,对各级林长和生态护林员分批次进行强化培训,并及时对信息平台进行迭代更新。 该公司产品设计经理音海稳全程参与了信息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工作。他告诉笔者:“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林长制建设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数字壁垒’,更好实现数据共享共管、信息互融互通。”(蔡永连)
山东省蒙阴县 “民间林长”带动山绿民富 一场大雪过后,位于山东省蒙阴县蒙阴街道的吴家山披上一身银装,成片的侧柏傲雪挺立。镇级林长、蒙阴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张世秀说,其实,直到去年春天,吴家山才算真正绿起来。 在蒙阴县,类似吴家山这样的荒山还有不少。“多年种树不见树,归根结底是管护不到位。”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强坦言,过去,吴家山植树造林之后仅靠附近村民进行管护,效果难以保证。 变化源于林长制的实施。2019年2月,山东省筹划推行林长制,临沂市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建立起覆盖全域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如何解决林木管护难题?蒙阴县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模式,探索出一条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培育“民间林长”的新路。 有着多年荒山开发经验的张荣军,被聘为“民间林长”。他创办的市政工程公司,专门负责吴家山的绿化工作和后期管护。“我们与政府签订荒山绿化合同,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达到85%以上,苗木成活3年以上。通过验收达标后,再统一交还政府。”在这期间,张荣军的工作由村、镇、县、市四级林长指导监督。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虽然从短期看,树苗养护的成本高了,但最终带来的绿色效益是长远的。 种下的数万棵苗木让吴家山真正绿了起来,曾经的荒山也变成县城的“后花园”。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模式,蒙阴县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 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除张荣军外,还有许多村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被聘为“民间林长”。他们一头连着生态保护,一头连着市场经营,催生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林业综合体项目。借此,蒙阴县找准“生态”与“富民”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林果种植产业,构建起以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共融的绿色产业链条。目前,全县种植林果105万亩,其中蜜桃71万亩,远销长三角地区,占当地超过60%的市场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果篮子”。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生态的改善催生出“椿树沟”“樱之崮”等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网红村”,推动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了从经销产品向经销生态、文化转变。(张圣虎、傅家德)
推行林长制大事记 2016年江西省抚州市率先试点“山长制”,武宁县率先试点“林长制”。2017年3月安徽省率先在合肥、安庆、宣城3市试点林长制改革。2018年安徽省率先在全国全面推开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随后,江西、山东等地陆续全面开展林长制改革。2019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致函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安徽、江西等7个省(市)在全域推行林长制改革,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16个省份出台相关文件,在部分地县开展试点。其余省(区、市)都在调研和起草相关文件。 (责任编辑:admin) |
- 2023-08-28 宝鸡: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促进林业高
- 2023-08-28 渭南市举办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培
- 2023-08-28 咸阳市表彰2022年度林长制先进集体、优
- 2023-08-28 咸阳市林业局组织“青少年走进森林马栏
- 2023-08-28 咸阳全市林业系统积极开展“8.15”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