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动态
8月25日,中央电视台九套纪录频道总监王新建等一行,来到我省三北工程区对治沙英雄和劳动模范进行了专访,详细了解了我省“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防沙治沙之路,采访组先后来到榆林市定边县、延安市安塞区,与“治沙英雄”石光银、“治山林模”杜芳秀、“绿化女状元”王志兰及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张莲莲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将在纪录片《望三北》(暂定名)中播出。 “治沙英雄”——石光银 石光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一伙陕北硬汉,历经千辛万苦,在承包的25万亩国营、集体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为当地农牧业快速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童年时代,因为风沙危害,他随父母9次搬家,儿时的玩伴也被沙尘暴吞噬。自1984年开始承包治沙,初期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了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为治理荒沙,他不顾家人反对,拿出所有积蓄,带领群众三战狼窝沙,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治沙造林的第一线,承包的22.8万亩荒山荒滩,已治理19.5万亩,有效改善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石光银治理荒沙、植树造林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感染和调动了当地和周边乡镇以及内蒙古前旗的一些乡镇,上千户,近万人踊跃承包治理荒沙的积极性,使成片的荒沙碱滩得到了有效治理,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008年的植树节,石光银唯一的儿子石占军帮助父亲从银川调运树苗返回途中发生车祸不幸身亡,但石老英雄安葬爱子的第三天,强忍着巨大悲痛又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奔赴在治沙造林第一线。 石光银始终坚持“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承诺,为了能给沙区农民兄弟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家致富奔小康而不断努力,他的治沙事业永远在路上。他为一名党员,他对党忠诚;作为一名治沙人,他继续坚守在治沙造林的第一线。三十多年来,治沙造林始终是石光银最大的事业,他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低产林改造,他计划栽植以樟子松为主的优质树种十万亩,现已完成五万亩,在2020年他已栽植樟子松6000亩。他在治沙的路上牺牲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但他没有放弃,为了使他的治沙事业能长久的坚持下去,他正在培养自己的孙子作为这条治沙路上的接班人,现已就读林学专业大学,他的治沙事业将继承下去,他为自己治沙梦做出了一生最大的贡献。 “治山林模”——杜芳秀 自2001年以来,杜芳秀累计造林16.5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1.88万亩,退耕还林1.67万亩,建立采种苗圃基地3000亩。近年来,杜芳秀带领公司实施了高速公路外围绿化工程、樟子松基地建设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并完成林业局下达的部分雨季柠条任务和部分荒山林任务。种植樟子松3万亩,种植柏树1.5万亩,油松5000亩,山杏、山桃、沙棘、柠条、桑树、紫穗槐等10.55万亩。近几年,公司主要实施了高速公路外围绿化工程、樟子松基地建设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并完成林业局下达的部分雨季柠条任务和部分荒山林任务。2006年以来承包长城林场养马场工区周南湾沙地近3万亩,先后实施“三北”四期工程13000亩,共栽植樟子松8000亩,栽植沙柳、沙棘、紫穗槐、桑树等灌木林5000亩。为了方便造林,确保苗木成活,几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共修筑简易造林道路30公里,架高压线路9公里,低压线路7公里,打机井29眼。 2010年他带领公司又实施了1.5万亩樟子松造林基地建设工程,共栽植樟子松33万株,2011年进行了全面补植完善。为了解决造林基地的浇水问题,公司投资了15万元,铺设自动压力浇水管线5000米,修筑简易道路26公里。 2006年至2007年,公司先后在县城西侧的五兴庄、马团庄、土桥子、木瓜沟等村承包14500亩土地,做为公司在县城周边的重点治理区。该治理区已经实施2010年榆林市能源企业造林绿化工程,完成了一米以上油松和柏树共计35000株的栽植任务和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的油区绿化一期和二期工程4000亩的栽植任务,种植树种主要以油松、山桃、山杏等树种为主。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杜芳秀在植树造林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化女状元”——王志兰 1999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号召,王志兰先后承包19个偏远村的无力治理的荒沙、荒滩和荒山13万亩,达到治理标准的有11.5万亩,植被覆盖率83%以上,治理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在承包治理中,除国家补贴部分种苗费外,还要整地、栽植、浇水、补植和抚育,花光了家里十多年养羊、养猪、养鸡和做木活的所有积蓄。在承包治理中,种植大叶苜蓿和沙打旺2000多亩,如何利用丰富的草资源,实现资源转换,王志兰先后办起存栏4600只的种兔繁育场、草粉颗粒饲料加工厂、存栏400多只的良种羊繁育场和兔肉产品加工厂,既利用了丰富的草资源,也为后续发展解决了资金困难。 从2006年开始不断扩大苗圃建设和新品种引进示范,现有苗圃1100亩,培育造林绿化类和经济林类品种210多种,其中本地常用造林树种15种,引进造林绿化树种42种,引进经济林树种120种,特有树种10种,引进适应性驯化树种23种,现共有各类苗木300多万株。他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在种植过程中进行资源转换,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变生态型防护林为经济型生态林,既巩固了退耕还林的成果,扩大了生态效益,又增加退耕收益。 经济林共引进品种120多种,选育适宜本地的栽培品种67种。其中桃子品种14种,林业厅命名“陕北沙地蜜桃”;杏子品种12种;李子品种3种,苹果品种9种;梨品种8种;枣子品种5种;仁用杏品种5种;葡萄品种7种;特种经济林品种4种。建起品种采穗和品种示范园400亩;2012年承包郝滩镇环山2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砧木树种嫁接改良任务,四年嫁接6500亩,三年生果实累累。这既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扩大了生态效益,又增加退耕户收益,变生态型防护林为经济型生态林,一举多得,几年来还在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盖沙黄土地和黄土地四个立地类型营造经济林8100亩,为沙地和山地林业提质增效做出示范。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张莲莲 1981年,张莲莲和丈夫承包了村上400多亩荒山荒地,走上了植树造林道路,多年辛苦的栽植,现在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把植树造林的重点转向发展经济林果。1995年她又承包了110多亩荒山荒坡,在荒山上打坝,修蓄水池,铺设管道等,经过她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建成了110多亩优质苹果园,实现了小康目标。1996年为彻底解决全村山上果园浇水和全村人吃水难的问题,夫妻俩投资7万多元,建起了雷坪塔村有史以来第高抽站,使全村人吃上了千净的泉水,也解决了村上的园林灌溉。1998年为响应国家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她先后又承包了1200多亩荒山,并全部栽植了仁用杏、核桃树和刺槐等经济林。 在植树造林的道路上,张莲莲心里始终装着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这就是:不栽树,雷坪塔永远是现在这个穷样子;只要肯栽树,那怕一年栽上10亩地,10年就是100亩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块不毛之地肯定会绿起来,这里的生态环境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植树造林虽然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道路。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张莲莲在故乡的土地上创出了一个大业绩,弄出了一番大世事。(文/图:刘子涛) (责任编辑:admin) |
- 2023-08-28 宝鸡: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促进林业高
- 2023-08-28 渭南市举办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培
- 2023-08-28 咸阳市表彰2022年度林长制先进集体、优
- 2023-08-28 咸阳市林业局组织“青少年走进森林马栏
- 2023-08-28 咸阳全市林业系统积极开展“8.15”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