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一个带有一丝诗情画意的名字,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因“秦巴山水、石泉十美”而闻名。四月的石泉,暖风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丝丝的凉意,汉江从县城缓缓流过,见证了这一条绿色长廊的形成,这一切应给退耕还林工程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见证退耕还林20年“革命”的林业人
“别小看这一根棍子,林中蛇多,山里走要一路打打草皮,附近有蛇的话它就会吓跑了,村里人家都养了狗,有根棍子也能起个保护作用。”4月10日,林业工程师牟国安在检查验收时对着疑惑的“徒弟”说,这是他20年来在实施退耕还林的路上走出的经验。
走在东风村的路上,老牟回忆起一幕:
“退耕还林了,我们一家老小靠啥吃饭,这一年收成粮食才勉强够吃,种树了我们不得挨饿呀?”村民王正刚对着宣传政策的村干部们吼着。
“我们会留足你们一家的口粮田,退耕的主要是坡地,不适合种庄稼的地方,我们都会为你们规划设计的,你看你们这儿土地贫瘠,广种薄收,一下雨经常滑坡,这水土流失严重对大家的生活都构成威胁了呀。”
这样的对话基本每天都在上演,“刚开始宣传政策不容易,村民们第一想法就是觉得我们要抢占他们的土地,嘴巴讲干都没几个搭理我们的,有些乡亲都想拿棍子撵了!”回忆当初,老牟笑的有点儿无奈。一次不行就多跑几次,设身处地的站在村民的角度着想,淳朴的村民们渐渐清楚了政策,明白了退耕还林是为他们生存和发展好的事情。
钱粮补助政策宣传实现退耕,技术服务指导保证退好耕,扭转老百姓对林地的看法是关键,“树,三分种七分管,要像种庄稼一样管护好这些树,你管好了它就长好了。”王正刚种的核桃树在林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每年定时喷药、修枝、防虫害,现已林成片,每年收入远远超过种庄稼。
脚踏之地、目光所及全是退耕还林的影子。58岁的牟国安是这么形容退耕还林工程的,从1999年石泉开始退耕还林,他每年都要在全县各个乡镇跑上几遍,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20年来用一根树棍开路一支笔绘图,走到哪将政策宣传带到哪,将正能量鼓舞到哪,将新思路开拓到哪,见证了退耕还林石泉人和石泉大地的变化。
退耕还林为石泉“绿水青山”颜值增色
20年前的石泉县城不堪回首,“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县城北环路的真实写照,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北面坡余家梁。
“山上除了坟地就是杂草,再剩下就是裸露的乱石堡,下雨滑坡是家常便饭。”常住石泉县城的沈桂荣印象中的余家梁就是这样一个草木不生的荒山秃岭。如今的余家梁已变身北辰森林公园,放眼望去一片绿绿葱葱,东起红花沟、西至珍珠河、南至北环路、北至板桥沟分水岭,森林公园面积达到3716亩。
“以前也种过树,但都没有成活,这土质不行,全是红石块,现在成了这片林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县林业局负责施工的黄治平介绍,2002年,为彻底改变“山是和尚头,下雨泥石流”的北坡情况,借助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契机,石泉县委县政府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原则,目标将北坡建设成林业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彻底变一面荒坡为一道绿色屏障。
要种树,先换土。山上的红石块不行,那就从山下运适宜树生长的土上来,按标准挖好树坑,再填入新土植树,前期试点20多亩的松柏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2003年,北坡治理全面展开,栽植苗木近40万株,并修通4条环山道路及水电配套设施,北辰森林公园成为闲暇日子里的好去处。
此举吸引了安康市造林绿化现场会在石泉召开,“没有栽不活树的地方,只有栽不活树的人!”时任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民深有感触地说。
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历经变迁的石泉人才懂这青山绿水的柔情和对话。从1999年退耕还林面积试点2.9万亩,之后逐年递增并走向正规化,20年来,全县退耕还林20.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1.97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合计46.47万亩,石泉森林覆盖率由44.4%上升到75.8%。
林业产业促“绿水青山”为“绿色银行”
是要山坡的“绿被子”,还是要农民的“红票子”,这是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老百姓的争论问题。近年来,石泉县坚持行业引导、企业带动、技术支持,通过建园造林,既为石泉山林增绿,也为农民口袋增收。
“我种了6亩李子树,还有3亩红心猕猴桃,这个猕猴桃可肯结了,这一亩地差不多能产5000斤,市场价格也好,卖5块钱一斤完成没问题。”正在地里疏果的珍珠河村三组村民盛全富介绍说,“以前种的包谷,一年下来就够屋里喂的鸡子吃了,没得啥收入,村上动员我们退耕种果树时我还担心亏本呢,现在看来担心全是多余的,隔三差五的给我们做技术培训,我现在都成半个果树专家了……”
与盛全富家一山之隔的珍珠河村五组梁成志正在打造一条通往园区的产业路,150余亩的果园里,雇了村上的几名贫困户正在喷药、除草、施肥,“想到云雾山鬼谷岭景区要开放了,我们村是县城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依靠果园可以吸引经过的游客,也可以带动我们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回乡创业的梁成志建园的初衷,现在园子里的蜂糖李、青脆李、桃子已逐渐进入丰产期,林下种植了黄豆、花生、红薯等,后期陆续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这片荒山已经在他的规划中一天天的变化。
池河镇谭家湾600多亩的李子园、饶峰镇光明村600余亩的核桃园、两河镇中心村500余亩的五味子示范园、后柳镇前锋村200亩的香樟园、曾溪镇高坎村500亩的黄精基地……一个个的产业园已建设得规规整整,百姓们疑虑的眉头从绿了的山头、红了的果子中慢慢舒展开来。
近年来,石泉县坚持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两手抓,将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建成特色经济林15万亩,并发展林下种植15.05万亩,成功创建为安康市山林经济示范县,山林经济综合产值达15.68亿元,真正实现了从“秃岭荒山”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来源:石泉县林业局 作者:陈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