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气候分界线,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植物交汇带,大熊猫天然分布最北区域。这里是秦岭,天然林密布,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秦岭是陕西的缩影。全省有天然林9101.1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5%,保住了天然林就保住了陕西森林资源的主体,就保住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 陕西是天保工程启动最早省份之一。1998年10月,陕西省政府即发布《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工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决定省属5个森工采育企业从当年11月1日起,停止一切采伐活动。2000年,陕西天保工程一期启动;2011年,陕西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两期工程县(局)级实施单位均为119个,管护面积却由11034.6万亩扩大到21489.67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却由35.7%飙升至69.6%,上升了33.9个百分点。全省近七成国土受到天保工程呵护。 目前,陕西天保工程累计投资202.59亿元。20年间,工程从彻底扭转国有林区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持续推动森林资源恢复、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及转型发展,到涵养供给高品质水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均显示了难以替代的基础功能。 陕西天保工程推行省、市、县三级“双线目标责任制”,累计建成护林站(点)4089处,持续组织2.2万余名森林管护人员,采用人工和无人机辅助巡护、远程视频监控等方式,全面管护公益林17762.2万亩、商品林3727.5万亩,彻底遏制了工程区偷砍盗伐、毁林开荒和非法占用林地局面。仅天保一期,省属6个森工采育林业局各类林政案件就比实施前减少70%。 据统计,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3628.89万亩、天保工程森林抚育任务784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2.55%增长到2014年的43.06%,森林蓄积量由1999年的30775.77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47866.7万立方米。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5‰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始终控制在4.8‰以下。 天保一期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由期初的13.7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期末的12.18万平方公里,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由期初的每年52次减少到24次以下,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由13.4%下降到9.9%。天保二期,全省森林、湿地年滞纳颗粒物相当于2074万辆机动车的排放量,年固碳量若堆积成形相当于550米西安城墙。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陕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连年扩增。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现象不断被消除,秦岭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由第三次普查时的274只增加至目前的345只,朱鹮种群活动范围由最初在汉中市洋县约20平方公里扩大到汉中、安康、宝鸡和铜川4市14个县1.3万平方公里,数量超过2000只,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珙桐、独叶草、秦岭冷杉、太白红杉、红豆杉等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不少地方重新出现狼、狐狸、金钱豹、鹰、明鬃羊、梅花鹿、锦鸡、猫头鹰等已消失多年的走兽飞禽,2017年在安康市宁陕县还实现了林麝野化放养。 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保障林区职工生活方面,天保工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陕西各天保工程县(局)级实施单位,尤其是省属原森工各林业局,依托优质森林、地理与人文资源,开展林下种养、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及生态文明教育。全省累计建成国有种苗基地282个,育苗188万亩,产苗179亿株,采集各类林木种子1.3万吨。林麝养殖存栏数超过1.2万只,年产值2.35亿元。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过8亿元,吸纳包括国有林业职工在内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 国有林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从一期末的2.63万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4.73万元,增加了79.8%。自2016年起,陕西结合工程建设开展生态帮扶,侧重给56个贫困县(市、区)扶持安排公益林建设46.3 万亩,下达资金 11070 万元,聘用生态护林员1.8万余人,生态护林员家庭年均增收超过5000元。(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倩玮 鲜宏利 张琛 景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