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动态
秦岭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中华绿芯、中华地理自然标识,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拥有种子植物3883种、陆生脊椎动物58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9种。 “秦岭野生动植物保护事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局。”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介绍,陕西省在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及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等秦岭珍稀野生植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恢复、伤病动物救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基因库建设等措施,使其濒危程度得到缓解。 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发展到345只,人工繁育取得突破,圈养种群达到37只。朱鹮由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7000余只,野化放归取得成功。华山新麦草人工繁育成活率超过90%。珙桐、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范围逐步扩大。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面临一系列难题。”昝林森建议,建立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预警体系,调整优化保护措施。建设生态廊道,修复退化栖息地,最大限度保护秦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建立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体系,加大对秦岭特有物种在人工繁殖、野化放归、疾病防治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科技攻关,扩大人工种群,开展野化放归,建设生殖细胞、干细胞等资源库。围绕植物物种收集、基因保存、引种驯化、扩繁、栖息地引入等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珍稀野生植物种子库、基因库,扩大珍稀植物繁育基地,人工辅助恢复珍稀植物种群。 在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对存在市场需求、确有开发前景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新模式。可扶持社会资本参与繁育基地建设,开展规模化和规范化栽培与推广。繁育的野生植物在满足栖息地引入、扩大野外种群分布的基础上,解决市场供求,实现可持续利用。 加大秦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加大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植物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大熊猫科学公园等示范窗口,让群众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主动参与自然保护事业。(作者:刘倩玮)
(责任编辑:admin) |
- 2024-04-19我院喜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24-04-15我院举办合阳黄土沟壑区困难立地植被恢
- 2024-04-15院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植新绿,美丽陕
- 2024-04-09全面提升林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水平
- 2024-04-09省林科院党支部组织党员赴西迁博物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