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动态
6月6日下午,第二届秦岭生态保护专题研讨会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召开。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雷自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李贤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王飞等8位国内著名生态领域专家学者齐聚秦岭国家植物园,以“科技引领 推动秦岭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秦岭生态保护经验,共商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向好之策。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主持。 研讨会现场 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设想 生态文化学者、经济学教授、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作“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设想”报告 党双忍从芯脉秦岭、最美关中湾及示范带设想等三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讲解了何谓祖脉及如何建设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他指出,人类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以自然为根”,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老思想的现代回归、现代重塑,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带来思想光明。 党双忍强调,今天我们所在地楼观台,2000多年前道教鼻祖老子在这里讲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如今,这里坐落着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和“秦岭四宝”科学公园,这里是展示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的窗口,也是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的“关键环节”。未来将按照“一横三区百纵多点”的建设思路,重点做好沟峪生态修复、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提升、精品旅游线路改造、入山古道复活、“美丽产业”发展等工作,力争将秦岭北麓建设成“两山”理论实践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 材料、工程、生物组合生态修复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雷自强作“材料、工程、生物组合生态修复”报告 雷自强通过对甘肃省环县白家沟、甜水堡等地生态修复成功案例的解读,详细介绍了土基材料、组合土障工程、防水土流失植物等,在防控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水土流失方面的显著作用。他讲到,通过少量高分子材料将沙土包裹固定,可以用作防蒸发渗漏材料、并且可以固定沙土,同时该类材料具有常规环境适应性强、环保无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生态建设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川米仓山水青冈属树种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李贤伟作“四川米仓山水青冈属树种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报告 李贤伟围绕“树种价值、分布、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多年来在水青冈属树种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他讲到,下一步要重点研究水青冈植物的系统分类、资源动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及水青冈林的生态保育等工作,建立系统进化的基本框架、谱系结构,以及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估体系,探索水青冈林的生境恢复与抚育管理的实践模式。 秦岭水资源演变与成因及其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王飞作“秦岭水资源演变与成因及其科学问题”报告 王飞通过对秦岭水资源特点及其重要性、秦岭水资源演变与驱动因素等方面的解读,详细阐述了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他讲到,陕西秦岭水资源存储量约占陕西水资源量的一半,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要深入研究秦岭水资源变化趋势、水资源涵养可能出现损毁的原因与对策,以及基于气候变化、植被、经济生态链的水管理等问题,切实加强对秦岭“中央水塔”功能的保护力度。 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得祥作“秦岭松栎混交林群落研究”报告 王得祥围绕秦巴山区植物群落清查、松栎林群落概况、松栎林木本植物组成及更新特征、秦岭松栎林群落稳定性、松栎林健康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秦巴山区松栎林群落情况及环境因素对松栎林更新等方面的影响。他讲到,油松、华山松、栎类及其混交林面积占到秦岭林区森林面积和蓄积的40%以上。松栎混交林的稳定性与林下植被层的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支持多样性产生稳定性的理论,但是松栎混交林的稳定性随乔木层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路径研究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葛安新作“秦岭国家公园建设路径研究”报告 葛安新围绕在秦岭设立国家公园有哪些优势条件、存在困难及挑战、技术与体制路径研究、秦岭保护问题思考等内容,详细解读了设立秦岭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他指出,建设国家公园,对大范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全面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陕西秦岭是大秦岭的精华所在,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物种丰富多样、自然景观独特。设立秦岭国家公园,是保护秦岭生态的标准配置和必由之路。下一步,要重点研究保护责任的分包体系建立及外部力量与在地力量相结合等问题,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切实保护好秦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研究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东梅作“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研究”报告 史东梅通过对城镇化建设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评价体系、大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的损害鉴定视角等方面的介绍,系统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建设项目对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她讲到,人为扰动地貌单元物质组成和下垫面条件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和城市内涝的主要因素。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植被以及野生珍稀动植物保护为根本目标,从工业活动、农业活动、资源开发利用、人类日常生活干扰等多个方向协同推进,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矿山生态修复实践中痛点与创新方向——打通生态修复实践最后1公里 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王志强作“矿山生态修复实践中痛点与创新方向--打通生态修复实践最后1公里”报告 王志强通过讲述矿山生态修复现状及其相关思考探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革新与实践等内容及相关矿山修复案例,详细介绍了不同生态区位矿山修复措施。他讲到,我国矿山类型多、地域分布广且分散,植被恢复困难。开展矿山修复,不仅要按照不同植物的分层布局,充分利用多层次空间的生态位,科学地进行草灌乔组配。同时要加强复绿后的管理工作,确保修复取得实效。 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主持 此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省林业局指导,省林业科学院主办,大秦岭研究院、陕西生态卫士学院、秦岭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秦岭国家植物园领导班子成员,省林业局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省林业科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秦岭创新中心成员单位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作者:杜扶阳 审核:赵侠 赵国平) (责任编辑:admin) |
- 2024-05-11我院召开2021年度陕西林业科技创新重点专
- 2024-04-30刘保华调研指导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 2024-04-2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专家来访我院
- 2024-04-24我院召开“揭榜挂帅”专项结题验收会
- 2024-04-19我院喜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